第9章采桑子
關燈
小
中
大
又說了會兒閑話,沈青青轉到廚下。這座屋子荒廢數十年,沒塌已是不易,其他東西一概沒有。廚房裏的炊具,還是近日村中佃戶送來的,甚至屋子都賴熱情的村民修補過一番,才能遮風擋雨,勉強入住。
沈老太君貧家出身,雖則數十年不曾下過廚,多少還能做些簡單的小菜,霜官兒則對燒火懷著無比的熱情;煮飯的任務,大部分都由沈青青擔起。
菜是附近佃戶送來的,都是時鮮瓜果,也不乏豆腐面筋這些東西,米買的是價格頗為昂貴的粉粳。
沈青青對於下廚頗有心得,一邊與霜官兒說話的工夫,已將幾段蓬蒿翻揀幹凈,切成小段,和切碎了的面筋一道翻下鍋清炒,精致鮮亮。
那邊老太君做了道涼拌馬蘭,撒一把拍碎了的花生,鹹香味彌漫。
“菱兒,來嘗嘗,那時候我娘親就愛這道菜。”沈老太君看著熟悉的竈臺,仿佛又回到了十來歲的時候。
霜官兒從竈下跑出來,眼紅老太君和姊姊,嚷著:“我也要學!”
“君子遠庖廚,乖乖燒火去。”沈青青敲了敲他的腦門,扔給他一個用竹皮編成的蜻蜓。
最後一個出鍋的是一碗豆腐羹,透明的湯中飄著蛋花和豆腐絲,湯面上點綴著些許桂花糖,是道甜品。
老少三人坐下來吃飯。
一來沈青青大病初愈,要吃清淡些;二來三人過去慣了沈家五花八門的豐盛飯菜,偶爾吃個新鮮,並不覺得桌上沒有個像樣的葷腥是件難受的事情。
“姊姊做的菜好漂亮。”霜官兒咂著筷子,“比家裏的好看多了。”
霜官兒自小生在沈家,習慣將那座宅院當作“家”。
沈青青看了看沈老太君,目光閃過一絲憂慮。
“菱兒這些年沒在我跟前,學了好手藝。”沈老太君擱下筷子,點點頭,並不懷疑玄孫女兒的手藝從何而來。
沈青青如釋重負地松口氣。
第二日清早,沈青青獨自出門,沿著山腳尋找野桑樹。
範家的蠶是最常見的桑蠶,自然要吃桑葉,既然是自己養,怎麽好意思每日向旁人討桑葉,因此沈青青決定親自外出采桑。
天平山腳下很安靜,沈青青心裏想著事情,不覺走遠,回過神來時,面前是一片茂密的銀杏林。
銀杏樹很高,走進林中,上面是金黃色的天空,腳下是金黃色的土地,二裂的杏葉如同蝴蝶,隨風慢悠悠地落下,停歇在草叢裏。
沈青青俯身拾起幾枚散落的白果,扔進鋪滿了碧綠桑葉的籃子裏。
這裏鮮有人跡,正適合細細想心事,她並不急著離開,繼續向深處走去。
林木漸開,面前是一座深廣的屋宇,與虎丘山上的瑤花祠有些相似,但更宏偉一些,或許因為隱匿在樹林中,周圍山石嶙峋的緣故,這裏看起來更為陰森。
沈青青走近了一些,看清匾額上的字跡:
忠烈廟。
步子不由一頓。
“六月十五那日,江南路鹽鐵使在官署裏失蹤了,過了好些日子,我們村中為範公祭掃祠堂,在那裏頭發覺一人披頭散發懸在正殿梁上,起初還以為是誰家媳婦受了氣想不開,不想報了官才知道,吊死在那裏的便是三司的左計大人。”
小鈴昨日的話在耳邊響起。
三司左計?
沈青青好奇地在四周看了看,擡步走進去。
這裏是範氏的祠堂,裏面供奉前朝一位宰相範公,因此又喚作忠烈廟。
祠堂裏很整潔,兩側窗戶打開,外面的陽光透進來,將每一處房梁都映得清晰,完全沒有小鈴說的那般恐怖。
沈青青立在大梁的正下方,據小鈴說,那個官員的屍身,就是掛在這裏。
陽光很好,她看到房梁上竟有一道淺淺的勒痕,投下一道細細的影子。
身後傳來腳步聲。
“菱娘子?”
沈青青轉過身,青衣的文人從祠堂一側走來,被強烈的陽光模糊了面容,不知怎地,心中刺了一下。
“菱娘子獨自一人來的?”那人走進了正殿,也擡頭看向房梁,目光留駐在那道痕跡上,“十年來,總有大小官員在這忠烈廟中投繯自盡,時日一久,連房梁都被勒出了一道痕跡。”
“是麽……?多謝方郎君解惑。”沈青青看看他,“從前可沒有這樣的說法。”
“從前?菱娘子說的是……十年前麽?”方扶南在範公的塑像前拜了一拜,喃喃自語,“那些人究竟是怎麽死的,只怕唯有這泥像才知道。”
沈青青凝眸,低頭把玩著籃子裏一枚白果,笑了笑:“方郎君……或者說方大人,您夜探忠烈廟,是查出什麽來了麽?”
“菱娘子聰慧。”方扶南並不驚訝,“在下提點兩浙路刑獄——昨日菱娘子便已說過了。”
“幸會。”沈青青點頭,並沒有為他的身份所懾,亦沒有因為刑獄這種常與死人打交道的名號而表現出害怕。
方扶南走出忠烈廟,重重舒口氣,雖說祠堂內並沒有想象中的陰冷可怖,但畢竟過於肅穆一些,壓得人難以喘氣。
沈青青無言跟在後面,心中暗暗盤算,兩浙路刑獄,掌管著整個臨安京……離那個人是多麽近,真的可以借他之手揭開那些塵封的冤屈麽?
“菱娘子,近日下了好大的雪。”方扶南突然回頭道。
“……不是正因江南反常大雪,聖上才派遣方大人來徹查此案的麽?”沈青青反問,這話也是昨日從小鈴那裏聽來的。
“我翻看過卷宗和縣志,隔三差五,總有江南路的官員在此自盡,多半留下幾句失職的罪己書,也不是什麽新鮮事;而這大雪,卻是頭一回。”方扶南看著她狡黠一笑,“聖上是命我專程來查這一場雪的,菱娘子信也不信?”
沈青青搖頭:“不信。”
她知道的,那個人絕不會如此無趣。
方扶南嘆息:“好無趣的小娘子。”但隨即正了顏色,“不過我昨夜經過附近沈家的田莊,打聽了一番,據說大雪那日,正是菱娘子‘死而覆生’之時。”
“……”沈青青停步,閉上了眼。
幾日前,在她醒來之前,她夢到一片蒼茫大漠,滿目風沙,一個女子在沙丘之間艱難跋涉,最後淹沒在茫茫瀚海中。
然後她睜開眼,但眼前是最柔婉的水鄉江南。糯米粉團一般的小童子,和慈祥和藹的老祖母,眼中噙著淚凝望著她。
唯一和夢裏相同的,是那一場鋪天蓋地的雪。
沈老太君說,這是她在病重之時不自覺地夢到了已經過世的母親沈雲,和離開漠北重回江南的那一日。她卻覺得事實並非如此。
“菱娘子,昨日我便說過,可一力為你洗清冤屈。”方扶南的聲音插進了回憶中。
“就因為那一場大雪?”沈青青依然表現得冷淡。
方扶南再次打開折扇,將折扇的另一面朝向她,“當然不僅僅是了。”
那一面上寫著兩個字:“大漠瓊花”。
瑤花祠遍布大江南北,誰都知道,所謂的大漠中那朵易雕的瓊花,便是指當今聖上早逝的妹子桐廬公主,或者說是,祁連長公主。
“方大人對桐廬公主的故事感興趣,何不去拜訪當年……”沈青青頓了一下,“總有些解甲歸田的戍邊將士吧?這江南多得是,方大人聽上一年也聽不完,何必尋我?”
“菱娘子幼時在塞外住過吧?我翻過許多史料,令堂攜你啟程離開塞外的那一夜,應當就是桐廬公主消失的日子。”
“所以……?”
“或許你們曾在大漠裏擦肩而過,或者有過一面之緣,菱娘子或許不記得了,但令堂也許知道,若發現什麽,請務必告知我。”方扶南將扇子收起,交到她的手中,“昨日瑤花節我的扇子沒能送出去,今日就留個菱娘子做個物證,沈家若再為難你,拿這扇子來提刑司尋我,絕無人攔你。”
沈青青接了扇子,看也不看扔進袖內,語氣鄙夷:“你們做文人的,都對以前的故事這麽好奇?”
“菱娘子誤會了。”方扶南不再嬉皮笑臉,面色漸漸凝重,“我想查清這些,關乎著許多人的性命。”
“那麽……多謝。”沈青青擡頭看了看他,青年神情溫和,清澈的目光中流轉著一分堅定,清晨的陽光照在他的臉上,顯得正氣浩然,和她記憶裏某個人模糊的形象南轅北轍,心中那點無端的抵觸慢慢消退。
“待我想好了,會再來拜托方郎君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沈老太君貧家出身,雖則數十年不曾下過廚,多少還能做些簡單的小菜,霜官兒則對燒火懷著無比的熱情;煮飯的任務,大部分都由沈青青擔起。
菜是附近佃戶送來的,都是時鮮瓜果,也不乏豆腐面筋這些東西,米買的是價格頗為昂貴的粉粳。
沈青青對於下廚頗有心得,一邊與霜官兒說話的工夫,已將幾段蓬蒿翻揀幹凈,切成小段,和切碎了的面筋一道翻下鍋清炒,精致鮮亮。
那邊老太君做了道涼拌馬蘭,撒一把拍碎了的花生,鹹香味彌漫。
“菱兒,來嘗嘗,那時候我娘親就愛這道菜。”沈老太君看著熟悉的竈臺,仿佛又回到了十來歲的時候。
霜官兒從竈下跑出來,眼紅老太君和姊姊,嚷著:“我也要學!”
“君子遠庖廚,乖乖燒火去。”沈青青敲了敲他的腦門,扔給他一個用竹皮編成的蜻蜓。
最後一個出鍋的是一碗豆腐羹,透明的湯中飄著蛋花和豆腐絲,湯面上點綴著些許桂花糖,是道甜品。
老少三人坐下來吃飯。
一來沈青青大病初愈,要吃清淡些;二來三人過去慣了沈家五花八門的豐盛飯菜,偶爾吃個新鮮,並不覺得桌上沒有個像樣的葷腥是件難受的事情。
“姊姊做的菜好漂亮。”霜官兒咂著筷子,“比家裏的好看多了。”
霜官兒自小生在沈家,習慣將那座宅院當作“家”。
沈青青看了看沈老太君,目光閃過一絲憂慮。
“菱兒這些年沒在我跟前,學了好手藝。”沈老太君擱下筷子,點點頭,並不懷疑玄孫女兒的手藝從何而來。
沈青青如釋重負地松口氣。
第二日清早,沈青青獨自出門,沿著山腳尋找野桑樹。
範家的蠶是最常見的桑蠶,自然要吃桑葉,既然是自己養,怎麽好意思每日向旁人討桑葉,因此沈青青決定親自外出采桑。
天平山腳下很安靜,沈青青心裏想著事情,不覺走遠,回過神來時,面前是一片茂密的銀杏林。
銀杏樹很高,走進林中,上面是金黃色的天空,腳下是金黃色的土地,二裂的杏葉如同蝴蝶,隨風慢悠悠地落下,停歇在草叢裏。
沈青青俯身拾起幾枚散落的白果,扔進鋪滿了碧綠桑葉的籃子裏。
這裏鮮有人跡,正適合細細想心事,她並不急著離開,繼續向深處走去。
林木漸開,面前是一座深廣的屋宇,與虎丘山上的瑤花祠有些相似,但更宏偉一些,或許因為隱匿在樹林中,周圍山石嶙峋的緣故,這裏看起來更為陰森。
沈青青走近了一些,看清匾額上的字跡:
忠烈廟。
步子不由一頓。
“六月十五那日,江南路鹽鐵使在官署裏失蹤了,過了好些日子,我們村中為範公祭掃祠堂,在那裏頭發覺一人披頭散發懸在正殿梁上,起初還以為是誰家媳婦受了氣想不開,不想報了官才知道,吊死在那裏的便是三司的左計大人。”
小鈴昨日的話在耳邊響起。
三司左計?
沈青青好奇地在四周看了看,擡步走進去。
這裏是範氏的祠堂,裏面供奉前朝一位宰相範公,因此又喚作忠烈廟。
祠堂裏很整潔,兩側窗戶打開,外面的陽光透進來,將每一處房梁都映得清晰,完全沒有小鈴說的那般恐怖。
沈青青立在大梁的正下方,據小鈴說,那個官員的屍身,就是掛在這裏。
陽光很好,她看到房梁上竟有一道淺淺的勒痕,投下一道細細的影子。
身後傳來腳步聲。
“菱娘子?”
沈青青轉過身,青衣的文人從祠堂一側走來,被強烈的陽光模糊了面容,不知怎地,心中刺了一下。
“菱娘子獨自一人來的?”那人走進了正殿,也擡頭看向房梁,目光留駐在那道痕跡上,“十年來,總有大小官員在這忠烈廟中投繯自盡,時日一久,連房梁都被勒出了一道痕跡。”
“是麽……?多謝方郎君解惑。”沈青青看看他,“從前可沒有這樣的說法。”
“從前?菱娘子說的是……十年前麽?”方扶南在範公的塑像前拜了一拜,喃喃自語,“那些人究竟是怎麽死的,只怕唯有這泥像才知道。”
沈青青凝眸,低頭把玩著籃子裏一枚白果,笑了笑:“方郎君……或者說方大人,您夜探忠烈廟,是查出什麽來了麽?”
“菱娘子聰慧。”方扶南並不驚訝,“在下提點兩浙路刑獄——昨日菱娘子便已說過了。”
“幸會。”沈青青點頭,並沒有為他的身份所懾,亦沒有因為刑獄這種常與死人打交道的名號而表現出害怕。
方扶南走出忠烈廟,重重舒口氣,雖說祠堂內並沒有想象中的陰冷可怖,但畢竟過於肅穆一些,壓得人難以喘氣。
沈青青無言跟在後面,心中暗暗盤算,兩浙路刑獄,掌管著整個臨安京……離那個人是多麽近,真的可以借他之手揭開那些塵封的冤屈麽?
“菱娘子,近日下了好大的雪。”方扶南突然回頭道。
“……不是正因江南反常大雪,聖上才派遣方大人來徹查此案的麽?”沈青青反問,這話也是昨日從小鈴那裏聽來的。
“我翻看過卷宗和縣志,隔三差五,總有江南路的官員在此自盡,多半留下幾句失職的罪己書,也不是什麽新鮮事;而這大雪,卻是頭一回。”方扶南看著她狡黠一笑,“聖上是命我專程來查這一場雪的,菱娘子信也不信?”
沈青青搖頭:“不信。”
她知道的,那個人絕不會如此無趣。
方扶南嘆息:“好無趣的小娘子。”但隨即正了顏色,“不過我昨夜經過附近沈家的田莊,打聽了一番,據說大雪那日,正是菱娘子‘死而覆生’之時。”
“……”沈青青停步,閉上了眼。
幾日前,在她醒來之前,她夢到一片蒼茫大漠,滿目風沙,一個女子在沙丘之間艱難跋涉,最後淹沒在茫茫瀚海中。
然後她睜開眼,但眼前是最柔婉的水鄉江南。糯米粉團一般的小童子,和慈祥和藹的老祖母,眼中噙著淚凝望著她。
唯一和夢裏相同的,是那一場鋪天蓋地的雪。
沈老太君說,這是她在病重之時不自覺地夢到了已經過世的母親沈雲,和離開漠北重回江南的那一日。她卻覺得事實並非如此。
“菱娘子,昨日我便說過,可一力為你洗清冤屈。”方扶南的聲音插進了回憶中。
“就因為那一場大雪?”沈青青依然表現得冷淡。
方扶南再次打開折扇,將折扇的另一面朝向她,“當然不僅僅是了。”
那一面上寫著兩個字:“大漠瓊花”。
瑤花祠遍布大江南北,誰都知道,所謂的大漠中那朵易雕的瓊花,便是指當今聖上早逝的妹子桐廬公主,或者說是,祁連長公主。
“方大人對桐廬公主的故事感興趣,何不去拜訪當年……”沈青青頓了一下,“總有些解甲歸田的戍邊將士吧?這江南多得是,方大人聽上一年也聽不完,何必尋我?”
“菱娘子幼時在塞外住過吧?我翻過許多史料,令堂攜你啟程離開塞外的那一夜,應當就是桐廬公主消失的日子。”
“所以……?”
“或許你們曾在大漠裏擦肩而過,或者有過一面之緣,菱娘子或許不記得了,但令堂也許知道,若發現什麽,請務必告知我。”方扶南將扇子收起,交到她的手中,“昨日瑤花節我的扇子沒能送出去,今日就留個菱娘子做個物證,沈家若再為難你,拿這扇子來提刑司尋我,絕無人攔你。”
沈青青接了扇子,看也不看扔進袖內,語氣鄙夷:“你們做文人的,都對以前的故事這麽好奇?”
“菱娘子誤會了。”方扶南不再嬉皮笑臉,面色漸漸凝重,“我想查清這些,關乎著許多人的性命。”
“那麽……多謝。”沈青青擡頭看了看他,青年神情溫和,清澈的目光中流轉著一分堅定,清晨的陽光照在他的臉上,顯得正氣浩然,和她記憶裏某個人模糊的形象南轅北轍,心中那點無端的抵觸慢慢消退。
“待我想好了,會再來拜托方郎君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